中新网上海10月29日电 题:戈尔·萨尔基相:我对中国研究的主要建议是尽快去中国。中新网记者 徐晶 亚美尼亚埃里温布里奥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戈尔·萨尔基相(又译戈尔·萨尔基相)认为,亚美尼亚与中国在文明对话领域保持着积极接触,中国研究在亚美尼亚不断增多。 “我对中国研究的主要建议是尽快去中国,然后就会鼓励你继续学习。”戈尔·塞格桑应邀出席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会议期间,他接受了有关中国“东西方问题”的专访,分享了他对世界中国研究的看法。他建议他的学生都去中国学习,即使他们只选择在中国学习3个月或6个月的课程。戈尔·塞格桑与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7年,那一年他考入吉林大学,开始了他的中国之旅。 “我到中国后的第一反应是‘中国很大’。”在吉林大学学习期间我感到温暖和安全。” 2015年4月,戈尔·塞格桑正式担任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在他的推动下,汉语正式纳入国家主体教育课程体系。戈尔·塞格桑将孔子学院视为促进亚美尼亚与中国文化交流与对话最活跃的平台,并通过深化文化交流继续推进亚美尼亚孔子学院本土化进程。 2021年获得大连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这段经历使他成为亚美尼亚的中国研究专家之一。近年来,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的关系”。“中国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对现代化内容的认识,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塞格桑表示,中国的现代化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使中国成为一个优秀的国家;中国的现代化也为世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新的机遇和路径。在他看来,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社会过程,需要具有综合文化价值的系统性社会规划。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融入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多年来,戈尔·塞格桑通过翻译经典、编纂期刊、组织会议等方式,推动了中国相关研究的传播,他翻译出版了亚美尼亚语版《老子》,帮助当地民众、学生和汉学研究者加深了解。g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他还在脸书社交平台创建相关公共主页,不断更新中国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领域成就,成为亚美尼亚人民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 2025年,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推出亚美尼亚《中国研究》研究年刊,系统整理和传播相关学术成果,为亚美尼亚中国研究提供专业出版平台。 “在中国研究会议期间,我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为我们投稿。”Gol Segersan说。戈尔·塞格桑告诉记者,在亚美尼亚,有一大群人学习汉语,其中很多是年轻人。”我想说的是,在亚美尼亚,汉语研究的发展并不完整,但我们正在稳定亚美尼亚的汉学水平。”。与拉兰克人文学院的合作。